大魏能臣

黑男爵

歷史軍事

?東漢,中平四年,幽州漁陽郡,夜,壹座形如臥虎的荒山之上,壹位皓首童顏的道士正在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壹千六百三十四章禪讓天下!(上)

大魏能臣 by 黑男爵

2019-5-18 13:57

  建安十九年-冬,十二月十二日,天氣晴朗,無風無雲!
  對於曹家來說,這是壹個黃道吉日;對於劉家來說,這是壹個不幸的日子!
  而對於黎民百姓們來說,這只是壹個很普通的日子,無論誰做了皇帝,皇糧賦稅也得照交,艱苦日子也得照過不是嗎?
  除非有壹天,那位皇帝把皇糧賦稅永遠免除了,那才是萬民歡慶的好日子呢!
  “嗚!--嗚!”
  “大風起兮雲飛揚,威加海內兮歸故鄉,安得猛士兮守四方!”
  ……
  清晨卯時,皇城內響起了嘹亮的鼓樂聲,漢天子-劉協自麒麟殿中起駕,乘坐鑾輿前往太廟,以最為隆重的歌舞禮節,祭祀漢家的列祖列宗們!
  順便告訴祖宗們壹聲,漢家傳承了四百多年的江山,就要在自己手中交出去了,肯定還要叩頭謝罪,嚎啕大哭壹番!
  不知漢高祖、光武帝泉下有知,會不會把棺材蓋踢開了,或者托夢給這個不肖子孫,狠狠的痛罵上壹頓呢?
  又或者聯合二十四代皇帝,壹起詛咒篡奪漢室江山者--折福折壽,國運不長!
  上午辰時,劉協離開了太廟,在數千禦林軍的‘護衛’下,改換龍輦從司馬門出了皇宮,又出了許昌城南門,直奔受禪臺而去!
  與此同時,皇後曹憲、海燕公主等皇室成員,也收拾好了隨身物品,帶領百余名宮女、宦官,悄悄的離開了皇宮……
  繁陽亭--位於許昌西南三十五裏處,南臨穎水、北有高崗,地勢開闊、風景秀麗,乃是壹處難得的風水寶地!
  禦史大夫-華歆領旨之後,征集了數千名工匠、壹萬多名民夫,用了兩個多月時間,日夜趕工、不惜成本,終於築起壹座雄偉的受禪臺!
  臺高壹十五丈,分為上、中、下三層,周長三百六十五步,正好暗合周天之數,上面按照五行方位,遍插青、紅、黃、白、黑五色旌旗,每壹面旗幟之下,皆有虎豹騎精兵持戈護衛!
  臺上置青銅巨鼎壹尊,雙耳、三足、四方形狀,上面刻有日月、星辰、山川、花草、鳥獸各種紋飾,裏面還堆滿了幹柴,等著新皇帝焚柴祭祀之用!
  朝中文武官員四百余人,身著華麗的服飾,按照官職高低,分別站在二、三層高臺上,名人雅士、三老四更、以及普通百姓十幾萬人,分布受禪臺四周的空地上!
  另有十萬名鐵甲軍,嚴密布防在受禪臺周圍,封鎖了附近的交通道路,還有很多將士換上了便衣,混在觀禮的百姓人群中,以免有人暗中破壞大典!
  許昌城方圓三百裏之內,壹切的關卡、路口、碼頭都加派了雙倍的守軍,嚴格盤查往來人等,若有巴蜀、江東的細作進入,抓住壹個,就地處決!
  “恭迎吾皇萬歲、萬歲、萬萬歲!”
  “恭迎大王千歲、千歲、千千歲!
  ……
  上午巳時,龍輦來到了受禪臺下,幾名老年內侍扶著劉協出來,又沿著紅氈走上了高臺,文武百官、黎民百姓紛紛行禮跪拜,山呼萬歲,以全君臣之大義!
  緊接著,曹丕也乘車來到了臺下,前呼後擁,甲士隨身,軍民人等同樣跪拜行禮,這才是今天的第壹主角,千歲馬上就要變成萬歲了,而原來的萬歲還不知變成什麽呢!
  不過兩相對比之下,有人發現了壹點奇怪的事情:
  本該失魂落魄、痛哭流涕的劉協,今天卻是神采奕奕的,舉手擡足幹凈利落,仿佛壹下年輕了好幾歲!
  本該紅光滿面、意氣風發的曹丕,反而壹臉的頹廢之色,兩只眼圈又黑又腫的,最近幾天肯定沒有睡好。
  是登基之前過於興奮,以至於徹夜難眠,還是心中煩惱太多,愁苦的輾轉反側,那就不得而知了!
  “呵呵,堯舜之事,無外如此,今天又長見識了!”
  蕭逸也在受禪臺上,位列文武百官之首,高冠額帶、全新禮服,腰間系著束金墨玉腰帶,赤金鉤上還掛著壹柄佩劍!
  斬蛟劍給了長子蕭玄,遊龍劍給了私生子劉昊,如今蕭逸佩戴的是壹柄無悔劍,長三尺五寸,寬四寸三分,重十六斤四兩,鋒利無比,削鐵如泥!
  此劍並非古劍,而是爭鳴學府的墨家子弟們,采集深山之鐵精、混以稀有金屬,歷時九九八十壹天,用最新技術鑄造出來的,獻給他們尊敬的‘蕭師’作為禮物!
  ‘無悔’之名,是蕭逸親自取的,意在時刻提醒自己,天下大勢與以前不同了,不要再輕易使用武力,也不要隨意開殺戒了--深思熟慮,出劍無悔!
  劍柄上還掛著壹條白色花穗,那是紀念逝去的貂蟬之用,劍不離身,人不離心,可見‘無悔’二字之中,又包涵著多少悔恨啊?
  “吉時已到,恭請魏王千歲登臺,承受天地之封!”
  正當午時,司禮官-程昱站了出來,宣布受禪儀式正式開始了,而後取出壹道受禪詔書,大聲的宣讀起來:
  “咨爾魏王!昔者唐堯禪位於虞舜,舜亦以命禹:天命不於常,惟歸有德!
  漢道陵遲,世失其序,降及朕躬,大亂滋昏,群兇恣逆,宇內顛覆,賴武王神武,拯茲難於四方,惟清區夏,以保綏我宗廟;豈予壹人獲乂,俾九服實受其賜!
  今王欽承前緒,光於乃德;恢文武之大業,昭爾考之弘烈。皇靈降瑞,人神告徵;誕惟亮采,師錫朕命。僉曰:爾度克協於虞舜,用率我唐典,敬遜爾位。於戲!“天之歷數在爾躬”,君其祗順大禮,饗萬國以肅承天命!
  詔書宣讀完畢,臺上鼓樂齊鳴,在金甲武士的護衛下,曹丕緩緩的登上了受禪臺,壹步壹步,穩如山嶽!
  與此同時,受禪臺最頂端上,符寶郎獻出個純金盒子,劉協輕輕的打開了,從中取出壹枚方圓四寸、上紐交五龍的玉璽!
  接下來,就是整個大典最為重要,也最為激動人心的時刻--玉璽交接,皇位禪讓!
  相傳秦始皇壹統天下之後,得到了至寶和氏璧,命能工巧匠之琢磨成璽,正面刻有‘受命於天,既壽永昌’八個篆字,以作為皇權神授之信物!
  之後的歷代帝王,皆以得此璽為符應,奉若奇珍,得之則象征其‘受命於天’,失之則表現氣數已盡,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,則被譏為‘白版皇帝】,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,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,玉璽甚至比皇帝本人更重要!
  如今就要改朝換代了,為了證明自己並非篡漢,而是名正言順的得到天下,曹丕讓工匠在傳國玉璽的肩部,又刻上了八個隸字:‘大魏受漢傳國之璽!’
  傳國玉璽的故事很精彩,不過卻有兩個問題:
  壹則,璧者,是壹種中央有穿孔的、扁平狀圓形玉器,為中國傳統的玉禮器之壹!
  那麽圓形的和氏璧,又如何琢磨成四方形的玉璽呢,玉可是沒有延展性的!
  二則,和氏璧出產於荊楚地區,又稱為荊玉、荊虹,屬於南方的獨山玉石,質地細膩,柔軟光澤,就像美人的皮膚壹樣!
  傳國玉璽卻是正宗藍田白玉,產自關中-藍天山脈中,質地致密、堅硬耐磨,非常適合雕琢印章之用!
  因此可以斷定,傳國玉璽與和氏璧沒有關系,至於春秋兩大奇珍之壹-和氏璧在那裏,就沒有人知道了,或者藏於古墓之中,或者埋於廢墟之下,不知何年何月,才能重見天日!
  (春秋時期兩大奇珍異寶,壹為和氏璧,二為隨侯珠,皆是獨壹無二,價值連城,也引出過無數故事!)
  閑言少敘,書歸正傳,傳國玉璽交接開始了……
  “朕躬德薄,情願將皇位禪讓魏王,請魏王上前受璽!”
  “臣無才德,請陛下擇有才德者賜之!”
  “呵呵,魏王無德,誰又是有德之人呢,請上前接受玉璽吧!”
  “臣不敢有非分之想!”
  ……
  按照安排好的,劉協要三次禪讓皇位,曹丕也要推辭三次,而後接受下來,以示自己謙遜之心,免得落個篡位的罵名!
  可是劉協說話之間,沒有把傳國玉璽遞出去,而是高高舉在空中,目光中滿是瘋狂之色,兩只手也劇烈抖動起來,把周圍的人嚇的冷汗直流,想到了壹些很不好的事情……
  記得西漢末年,外戚王莽篡奪江山,當時皇帝-孺子嬰年幼,傳國玉璽藏於長樂宮-王太皇太後之處,王莽遣其弟王舜來索取,太皇太後怒而詈之,並擲璽於地,破其壹角,王莽令工匠以黃金補之,這才有了‘金鑲玉璽’的稱呼!
  如今劉協高舉起傳國玉璽,莫非也要效仿王太皇太後,把玉璽狠狠的摔碎地上,也不送給篡位的亂臣賊子?
  當著十幾萬文武官員、黎民百姓的面前,真要把傳國玉璽摔碎了,今天這場盛大的禪讓儀式,可就徹底變成壹出醜劇了,而且沒有了傳國玉璽,曹丕就算勉強做了皇帝,那也是個白板皇帝!
  怎麽辦,如何制止劉協,不要做出瘋狂的事情?
  派幾名金甲武士過去,把傳國玉璽奪下來,大庭廣眾之下,豈不讓人看笑話?
  而且爭奪之間,真把傳國玉璽摔碎了怎麽辦,誰又擔的起這個責任啊,周圍的人面面相覷,誰也不敢上前,曹丕也是冷汗直流,想說些什麽,卻壹個字也吐不出來了!
  傳國玉璽,今日真要粉身碎骨了嗎?
  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