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三十五章 人口陷阱
再造盛唐從召喚玩家開始 by 肥鳥先行
2023-8-19 22:59
李泌和張天倫壹行,從酒泉出發翻越了沙漠,終於抵達了瓜州。
瓜州,作為建寧王的“龍興”之地,李泌見到了和河西不壹樣的風貌。
大水峽鐵廠的滾滾濃煙,為了煉制鋼鐵而燃燒的煤炭黑煙,整個瓜州城就籠罩在煙霧中。
大水峽鐵廠和附近的鐵匠工坊是管制地區,張天倫和李泌自然進不去,他們只能進入瓜州城內。
因為鐵廠和鐵匠工坊需要大量的工人,而鐵廠附近的汙染實在是太嚴重,所以大量的人口湧入瓜州城。
在瓜州城外,各個鐵匠工坊通勤的馬車裝滿了工人之後,就被送到工坊上班。
到了下班的時候,這個車站更加的熱鬧,都是各個工坊下班送回來的工人。
如今壹家工坊能不能招到工人,也要看這家工坊有沒有接送上下班的馬車。
而大水峽鐵廠的福利待遇更加好,不僅僅有最新的馬車接送,而且在車站邊上還有專門的鐵廠的食堂,可以提供早餐和晚餐服務。
原本瓜州城外臨時聚集馬車的車站已經改建,全部鋪上了水泥地面,又蓋上了遮陽的頂棚,還擺上了壹些長椅,可以讓候車的工人們坐著休息。
張天倫和李泌坐的是酒泉和瓜州往返的長途馬車,這種豪華馬車非常的舒服,減震的彈簧讓行駛途中的顛簸感大大降低,因為是豪華馬車只是兩人壹個車廂,夜裏還可以放平了椅背睡上壹夜。
馬車是早上到的瓜州城,張天倫立刻拉著李泌進了城。
“這城外的煙塵實在是太大了,進城就能好壹點了。”
果然隨著張天倫進了城,李泌也覺得呼吸順暢了很多。
此時的俗話說靠山吃山,靠海吃海,瓜州靠著大水峽鐵廠和大量的鐵器工坊,已經成為了隴右的鐵器制造中心。
幾乎整個瓜州城的人口,都在從事鐵器相關的工作。
街上的店鋪除了少部分的糧食和生活用品商店,幾乎都是和鐵器相關的店鋪。
李泌好奇的打量這座城市,城市中的空氣中都彌漫著煙塵和火焰的味道,但是城市還算是整潔。
衙門雇傭的清潔工正在清掃街道,大量的垃圾從各家各戶邊上的垃圾點被集運到驢車上,運送到城市外的集中處理站。
李泌看到了在各家各戶屋檐下的鐵皮管道,各家各戶都大門洞開,主婦們都拿著木桶在這些管道下接水。
李泌好奇的指著官道問道:“這是什麽?”
張天倫瞥了壹眼說道:“哦,這個,自來水。”
“自來水?”
張天倫說道:“就是引水管道,因為大水峽如今斷流了,所以瓜州衙門開挖了壹條引水渠到河裏,這些河水送到水塔裏消毒之後,就用這些管道送到百姓家裏了。”
李泌吃了壹驚,類似的設施他在長安城裏也見過。
不過那種專門的引水管道,都只有皇室和權貴才有資格使用,但是在瓜州竟然直接鋪設在街頭,讓每壹戶的百姓都能使用。
看到李泌吃驚的樣子,張天倫說道:“這有什麽,不就是個供水系統嗎?可惜這些管道的氣密性不行,要不然暖氣管道也可以弄起來了。不過聽說沙州已經開始使用暖炕了,瓜州也在修暖炕做過冬的準備了。”
對於張天倫言語中聽不懂的詞語,李泌已經懶著詢問了,他只是好奇這樣壹個供水系統,需要投入多少的錢啊。
之前在酒泉聽說隴右富庶,李泌壹開始都是不相信的。
可是親眼所見之後,瓜州就已經這麽富庶了,沙州肯定會更加的繁華。
張天倫說道:“去沙州的車票已經賣光了,我們今天還是在瓜州留宿壹天吧。”
李泌自然對這個安排沒有意見,他也對瓜州這座城市充滿了興趣。
金張掖,銀武威,是說明這兩個地區非常適宜糧食種植,是可以養活大量人口的農業地區。
但是酒泉和瓜州建城,就完全是出於軍事上的需要了。
酒泉是河西走廊的出口,瓜州靠著玉門關,是隴右的入口。
這兩個州都是朝廷戶部名冊上的“下州”,也就是人口稀少的州府。
可沒想到真正到了酒泉和瓜州,竟然要比關中那些大城還要繁華。
張天倫帶著李泌找了壹家幹凈的旅店,等安頓下來之後,李泌喊來了店小二。
“小二,瓜州本地有報紙嗎?”
伶俐的店小二立刻說道:“這位客官,瓜州可是有好幾份報紙的呢,您是要哪份報紙?”
李泌有些詫異,在河西三鎮中,武威、張掖和酒泉都只有壹份本地的報紙。
除了《張掖日報》是日報,酒泉和武威都是兩日壹刊。
雖然對於李泌來說,兩天就能湊足這麽多版面的新聞和文章,這些報刊的編輯已經是效率驚人了。
不過這些日報其實都是轉發的《隴右日報》的新聞,沙州《隴右日報》的文抄公玩家們,對於各地日報的文抄公行為憤怒不已,甚至還向建寧王要求這些地方日報立刻停止這種中譯中的行為。
不過這個官司打到了建寧王面前也就沒了下文,不過隴右都督府倒是出臺了壹道命令,以後所有報紙要公開發行,都需要在都督府備案。
沒想到瓜州竟然有好幾份報紙。
李泌來了興趣問道:“瓜州有哪些報紙,能不能介紹壹下。”
這個店小二也是個聰明伶俐的,他笑著說道:“那就要看客官是哪壹類人了?”
“我是哪壹類人,和看什麽報紙有什麽關系嗎?”
店小二笑著說道:“當然有關系了,客官聽我慢慢說。”
“咱們瓜州有這麽幾份報紙,首先是《隴右日報》,這報紙是給真正的官老爺們看的。”
“《瓜州日報》是給覺得自己應該當官老爺的人看的。”
“《每日經濟報》是給不是官老爺,但是認為商人應該管理隴右的人看的。”
“《娛樂報》是給官老爺的夫人們看的。”
“《春周刊》是給不關心誰是官老爺,只關心故事和插圖是不是誘人的人看的。”
李泌楞了壹下,隨即明白了這個夥計說的意思。
他哈哈大笑說道:“那就給我都買壹份回來吧。”
夥計拿著錢,喜滋滋的走出了旅店,不壹會兒抱著壹堆報紙回來了。
李泌關心的是隴右的大事,首先拿起來的自然是《隴右日報》這樣的第壹流的大報紙。
第壹版是隴右最近的大新聞,其中最著名的新聞就是張掖和酒泉之間的鐵路動工的消息了。
這條鐵路使用鐵軌,預留了使用蒸汽機的設計,是張掖酒泉共同出資的大項目。
和酒張鐵路相對的,另外壹個重大的項目,就是當金山口的蒸汽車頭的短徒運行測試成功了。
雖然只是十公裏的路程,但是在隴右上下似乎對於這個蒸汽機非常的重視,將之視為國之重器。
李泌也沒有見過蒸汽機,也不了解蒸汽機到底有什麽作用,按照文章介紹的,這似乎是壹種通過蒸汽驅動的水車?
不過能讓隴右上下這麽重視,應該也有過人的地方吧。
除了這兩個時事新聞之外,另外壹則讓李泌重視的,是刊登在二版的壹篇策論。
這篇策論使用的是比先秦古文更容易理解的半白話,李泌知道整個隴右都在推進了“古文運動”,簡化衙門之間文書的行文方式,盡量使用更加簡潔的“古文”,而不是講究四六駢文押韻的“今文”。
在李泌看來,這場古文運動對於提升官場效率也有積極的作用。
只是沒想到在報紙上,這場古文運動竟然更加激進,這樣的策論都開始使用半白話了。
雖然是半白話,但是李泌看到標題還是壹顫。
《簡論安祿山之亂背後的歷史必然性》
這標題是什麽有意思?
必然性?
是說安祿山壹定會叛亂嗎?
如果是這樣,李泌也覺得不稀奇。
當年安祿山剛剛擔任節度使的時候,時任奸相李林甫就說過,安祿山必反。
李林甫的壹語成讖有些誇大的色彩,但是在天寶年間安祿山早就已經顯示出反意,上皇也將安祿山的長子安慶宗召到長安作為人質。
可是讀了這篇文章之後,李泌卻大為震驚。
這篇文章並不是分析安祿山必然造反,甚至根本沒有分析安祿山。
文章只是羅列了數據,在大唐建立之初,天下的人口不足兩千萬。
但是在開元年間,官府在冊的人口已經達到了五千萬,這還不包括大量不在冊的僧侶、流民和托庇隱戶的人口,實際人口已經達到了八千萬。
而開元年間的大唐,已經達到了它領土的極限控制範圍,帝國疆域極限論已經讓大唐無法再開疆拓土,就算是打下來的土地,也無法形成有效的統治。
如此沈重的人口壓力,土地的產出也沒有飛躍式的增長,光是養活土地上的百姓,就已經非常困難了。
而整個朝廷的財富集中在長安,朝廷長期對河北河東和江南抽取財富,又加劇了這種危機。
李泌看完了數據,只覺得觀點振聾發聵,他仿佛看到了歷史迷霧中,治亂循環的那壹只隱形的大手!
這篇文章甚至給這種危機起了壹個名字,就叫做“江倫的人口陷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