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造盛唐從召喚玩家開始

肥鳥先行

歷史軍事

這是哪裏?
費力睜開眼睛,首先跳入眼簾的,浩瀚無際的沙海上,如同磨盤壹樣的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六百壹十三章 範陽人心

再造盛唐從召喚玩家開始 by 肥鳥先行

2023-8-19 22:59

  長安城中,所有參與到這個案子的玩家都得到了豐厚的獎勵。
  特別是王成偉,他的官吏職業等級壹下提升到二十級,直接進入玩家第壹梯隊。
  就在長安玩家歡慶任務完成的時候,遼東。
  玩家對於平盧這個稱呼依然不習慣,在光復了整個平盧後,就將這裏改為遼東。
  隨著春季的到來,遼東的冰雪終於開始融化了,大唐的氣候要比現代還要溫暖不少,隨著玩家官吏深入到鄉村,如今整個遼東都在開始準備春耕了。
  尉遲信這些軍漢根本不懂得處理民政,龐舉又賴在大行城忙著築城,所以秦川只能幹起了吐谷渾的老本行,壹道道命令從破敗的營州城發向了各地。
  秦川也是坐鎮過壹方的,遼東這點政務對他來說就是小意思,他每天只需要半天時間就能處理好政務,然後就開始拉著人在營州城附近打獵。
  營州百姓壹開始覺得這個這位秦川老爺有些不務正業,可是營州城的秩序飛快的恢復起來。
  王府銀行開設了店鋪,開始向百姓發放青苗貸。
  雖然是無息貸款,但是青苗貸也有附帶的要求。
  比如不得將種子變賣,不得在青苗的時候將糧食賣做牧草。
  不可以種植豆類這種短期就能成熟的作物,必須要種植麥或者稻。
  而面對如今遼東人少地多的情況,秦川也微微壹笑,這和當年吐谷渾的情況差不多,這不是有現成的答案可以抄嗎?
  集體農莊?
  縣裏的官吏來到了村子裏,開始宣傳集體農莊這種東西。
  縣衙可以出壹部分錢,補貼農莊購買牛和農具,村子裏的百姓自願加入農莊,農莊則按照每天的勞動分配糧食。
  原本玩家們還在擔心,百姓不願意加入農莊。
  可沒想到遼東的百姓踴躍加入,倒是出乎玩家的意料。
 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,百姓在活不下去的時候,自然會願意加入到集體中。
  集體農莊有飯吃,大家壹起幹活,在這個年頭加入農莊就能活下去,那還有什麽可以猶豫的呢?
  而遼東的平坦的土地,也確實適合集體農莊這種集體化的種植模式,這壹次春耕的時候不少農莊都搭建起來。
  各個村子裏都打出了“生產自救”的口號,在經歷了長期的混亂之後,遼東的百姓更加明白壹個安穩種田的環境是多麽來之不易。
  而秦川這位看起來不靠譜的城主,也以秋風掃落葉的姿態將營州城內的地痞流氓抓了個幹凈,將他們全部打包送到大行城去修碼頭後,營州的治安好了不少,營州百姓也對這位城主的印象大為改觀。
  緊接著營州開始平整道路,秦川又命令人開始修葺灌溉設施,這時候他雖然還是每天只辦公半天,但是營州百姓已經覺得他是百年難遇的好官了。
  就在遼東正在慢慢恢復生機的時候,尉遲信穿了壹身獵戶的裝束,騎著馬出榆關,壹馬平川向南開始探查榆關以南的境況。
  張廣德也帶著壹頂皮帽子,他們壹行人裝成售賣山貨的獵戶,沿著管道向涿郡而去。
  偷偷拿起望遠鏡,尉遲信站在山丘上看去,只看到華北平原壹馬平川,前方不遠處就是唐山城。
  張廣德拿著望遠鏡,看著地圖說道:“原來唐山在唐代就叫這個名字了啊?這裏就有城市了啊?”
  尉遲信看著不遠處的城市,只看到這座城市四四方方,依靠著周圍的山丘而建,城中守備森嚴,應該是駐有大軍。
  尉遲信說道:“當年唐太宗北征高句麗,就是駐蹕在唐山指揮的,這裏是從華北前往東北最重要的通道,也是我們北下的第壹個障礙。”
  張廣德重重的哦了壹聲,他看著唐山城的城墻說道:“這城墻壹炮肯定轟不下來,肯定要兩炮!好城墻啊!”
  尉遲信白了張廣德壹眼,從玩了大唐風雲這個遊戲之後,張廣德似乎患上了職業病,無論看到什麽城墻,都會想著要幾炮才能轟開。
  尉遲信看著唐山城墻說道:“這唐山至少有壹萬駐軍,打下來雖然容易,這些俘虜怎麽辦?”
  張廣德直接說道:“這還不簡單,龐舉不是說在北面發現了銅山了?讓他們去挖銅就好了,這年頭挖出來的銅就是錢啊。”
  尉遲信搖頭說道:“這裏是安祿山史思明的老巢,這些兵都是範陽當地的兵,要是這麽搞,怕是當地百姓都要恨死我們了。”
  張廣德楞了壹下,從這壹路上接觸的村落來看,範陽這地方確實對大唐充滿了怨氣,而當地百姓竟然是非常支持安祿山的,至今在很多小村子裏,都能看到安祿山的牌位。
  這壹切都讓尉遲信和張廣德非常意外,他們深入在唐山附近的村子裏考察了壹番,這才明白為什麽方國壽曾經說過的觀點,“安史之亂其實是大唐內部矛盾。”
  尉遲信發現,唐山周圍的村子裏的百姓,竟然都操著不同地方的口音,甚至兩個相鄰的村莊,都說著完全不同的方言。
  尉遲信饒有興致的向百姓詢問,最後得到的回答是,這些村莊的百姓,都是從河南道乃至於關中逃難來範陽的,他們以故鄉為聚落生活在壹起,所以還能說著家鄉的方言。
  尉遲信不由的驚訝起來,以大唐的交通情況,從關中到範陽,這可是很長的壹段路,他簡直無法想象,這些人到底是怎麽來到範陽的。
  尉遲信找到壹個白發蒼蒼的老者,他就是第壹批來到這個村子的關中流民,這個老者講述了壹段讓尉遲信從沒聽過的開元盛世。
  就在那個大唐最盛世的時代,關中竟然發生了大饑荒。
  在上皇在花萼交輝樓宴請群臣,長安百姓雲集在花萼樓前觀賞十幾米高的花燈的時候,距離長安不到百裏的關中,百姓已經徹底活不下去了。
  大量的土地都被權貴和豪強占據,關中百姓真的沒有立錐之地了。
  就連去給那些權貴家裏當佃戶,都已經內卷到了壹定程度,有殘疾和老弱的連給人家做佃戶的資格都沒有。
  就算是做了佃戶,也是和奴隸壹樣的待遇,那些種不動田或者交不上田租的,下場會更加淒慘,關中已經到了賣兒鬻女的地步。
  天子腳下起了流民,可是上皇只是派兵鎮壓,甚至壹點賑災的意思都沒有。
  後來流民越鬧越大,上皇這才頒布了壹條命令,放寬對流民的戶籍限制,允許他們去河東和荊楚地區開荒。
  這個村子裏的老者,就是當中從關中徒步走到了唐山的,他壹家八口人,等走到唐山後就剩下他自己和兒子兩人,其他人都死在了這場遷徙途中。
  說道這裏,這名老者依然會流下眼淚,尉遲信和張廣德聽到這裏都閉口不言。
  從關中到唐山,這還是沒有任何食物和交通工具的流民,老者能夠抵達唐山都是壹場奇跡了。
  等到了唐山,安祿山給流民分配了土地,河東的稅賦和大唐壹樣,但是沒有那麽多的苛捐雜稅。
  而老者的兒子也當了兵,在安祿山的軍隊中吃上了俸祿,還趕上了壹場小規模的戰役,立了壹些軍功。
  後來兒子娶妻生子,對老者來說在唐山簡直是蜜罐壹樣的日子,唯壹的缺點就是唐山的冬季要比家鄉更冷壹些。
  本來老者以為自己能夠在唐山安享晚年了,但是上皇的宰相楊國忠不斷逼迫安節度,逼著安節度造了反。
  老者還記得給兒子收拾行囊的那壹夜,兒子對著自己磕頭,發誓要追隨安大帥奪回自己家在關中的土地,帶著父親和妻子衣錦還鄉。
  這是老者最後壹次見到兒子。
  唐山附近的村子裏,大部分都有著和老者同樣的故事,他們或者來自關中,或者來自河南,或者來自山東,都是在當地被豪強地主逼迫的生活不下去的流民,歷經千險才來到的河北。
  在這裏他們從安祿山手上授田,娶妻生子,想壹個人壹樣活了下來。
  所以安祿山振臂壹呼,十幾萬大軍隨他南下。
  也是因為這個,在史思明決定再次叛唐的時候,這些百姓也再次響應。
  張廣德也沈默了,範陽和遼東的情況是安全不同的。
  範陽是安祿山經營了幾十年的地方,範陽的百姓對大唐是完全沒有任何歸屬感,就算是安祿山已經死了,他們的丈夫、兒子、父親隨著安祿山戰死了,但是他們依然支持自己的兄弟、兒子再隨著史思明上戰場。
  張廣德嘆息壹聲,他也沒想到大唐在河北民心竟然到了這個地步。
  尉遲信說道:“攻打唐山城容易,但是收復唐山人心難啊,我們玩家這點人,可打不起治安戰。”
  張廣德點點頭,範陽的情況確實和之前打的所有仗都不同。
  範陽人心不在朝廷,如果處理不好,那就要陷入治安戰的泥潭中。
  尉遲信再次騎上馬道:“走,我們去涿州看看!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