宰執天下

cuslaa

歷史軍事

從出租車上跳下來就直奔檢票口,賀方終於壹身大汗的在最後壹刻趕上了回上海的飛機。直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壹十五章 壹筆定黜陟(下)

宰執天下 by cuslaa

2023-4-22 11:34

  韓岡醒來的時候已經是午後。
  淅淅瀝瀝的雨聲敲打在庭院中的青石板上,撐開窗戶,潮濕而微寒的風立刻吹入了房內。清新的空氣,讓韓岡精神為之壹振。
  梳洗過後,韓岡順著廊道往前廳走去,卻正碰上今日休沐在家的王厚在觀雨。
  雨水從檐上嘩嘩的淌下來,壹幕水簾掛在面前,王厚怔怔地看著。
  韓岡走了過去:“終於下雨了。”
  王厚扭過頭來,“這個冬天,京東、河北雨雪都少,朝廷裏面不少人都在擔心呢。”
  韓岡眉頭壹皺,回想起來,情況的確正如王厚所言。
  他自上京之後,心神壹直都放在考試上,根本都沒註意多少天沒有雨雪了。不,他是註意到了,還為兩個月以來的好天氣慶幸不已,完全忘了農事。
  “幸好下了雨,開春下壹場透雨,好歹能緩解壹下幾路的旱情。”
  王厚擡頭看著天上的雨雲,似乎漸有散開的跡象:“若能再稍微下多壹點就好。”
  “是啊,最好再下多壹點。”韓岡道,“今冬河北、京東無雪,春後田裏的蟲子恐怕要多起來了。”
  “這也不是我們能管得了的。”
  王厚自嘲地笑了壹笑,壹個三班主簿,能管得什麽事?就是他做樞密副使的老子,也不便在中書的管轄範圍上指手畫腳。倒是韓岡,可以在王安石面前提上壹句。
  與韓岡壹起向前廳走,王厚笑著說道:“看玉昆高枕無憂的樣子,當是高中無疑!”
  韓岡搖搖頭,“那要到發榜後才能知道。”
  韓岡對自己的學問還是有著自信,但他更清楚,並不是所有有才學的士子,都能考中進士,運氣也占著很大壹部分因素。
  韓岡向來不願去賭運氣,將自己的命運放在天數上,根本不合他的性格。在不觸犯規則情況下,盡量讓自己擁有壹個更為穩妥的前途,就壹直是他重點考慮的關鍵。
  所以他才會在昨天的考試上,故意放棄了三條正確的答案,又壹直拖到了最後才交卷,就是不想去依靠運氣來決定自己的命運。盡管如此的確是形如作弊,但韓岡可不在乎這壹點小事。論能力論功績,韓岡比誰都有資格,即便論才學,他也不認為自己夠不上進士的標準。
  其實韓岡並不能確定自己其他二十七條壹條不錯,但從王雱那裏了解了審題規則的他更為清楚,二十七條中格並不是死規定,可以允許例外。既然如此,只要能夠表明自己的身份,這個例外他壹樣有機會拿到手。
  只要身份表明,他就有很高的幾率將自己的卷子呈到主考面前。而就算能全數答對三十道經義,史論上還有被點檢、考試、覆考三方壹齊黜落的可能性。
  兩邊的成功率都不是百分之百,但從幾率上來講,當然還是前者更大壹點。
  為了能讓自己卷子壹路過關斬將,韓岡耽思竭率,用盡手段,而他的選擇也無可厚非。同樣的,他在史論上也下足了功夫,相信足以通過四名主考的評判。
  當然,機關算盡太聰明的可能性也是有的,不過……
  “這是個機率問題。”
  陪著王厚走在雨聲不斷的長廊上,韓岡低聲地自言自語。
  ……
  其實試卷批改得也快。
  葉祖洽、上官均、陸佃這十幾位點檢試卷,用了三天的時間,去批改總計五千余份的考卷。他們以批改墨義帖經為主,兼及策論。因為是檢查有著正確答案的墨義,批改起來只耗眼力,卻不用費神思量,基本上壹個時辰,就能過去五六十份,平均壹人三百多,不到四百多試卷,兩天就批改完畢。多花的壹天,是將批改過的試卷互相交換,檢查其他人批改得是否有錯誤。
  僅是通過墨義帖經這壹項,就壹下刷去四千多人。除了壹些策論文章確實好到讓人難以釋手的卷子,沒有達到二十七條中格這道紅線的貢生,便全數被黜落了——雖然之後還有壹次復核,但能起死回生的卷子,幾乎不會有。
  最後送到考試和覆考那裏的卷子,就只剩壹千余份。考試官六人,覆考官四人,這兩道關口,主要是評判史論壹部。加上點檢試卷,三方的評分如果相同,便沒有什麽可以說的,若是不同,則呈交主考。這壹項評判,就比較耗費精神,前後壹共用了六天才宣告結束。
  就在以明法科為主的諸科考試,全部結束,特奏名進士考試開始的時候。覆考官也終於完成了他們的工作,將最後剩下的近五百份卷子送到了曾布、呂惠卿等人的手上。
  其中有兩百余份沒有爭議,連過三關被確定可以中格的卷子;另外還有兩百多份點檢、考試、覆考三道評判之間不相合的試卷,需要四位知貢舉來敲定。
  四個主考要最後敲定四百名【註1】進士,耗費的時間更甚點檢、考試和覆考。曾布、呂惠卿、鄧綰、鄧潤甫四人各自默不作聲地翻閱著考卷,廳中壹時間只能聽到沙沙的紙張翻動聲。也只有看到紕漏過甚的卷子,拿出來當個笑料;或是有什麽出色的詞句,念起來交流壹番。
  時已近晚,確定了取中的試卷已經有了大半。就要到吃飯的時候,鄧綰突然呵呵地笑了起來。
  呂惠卿聽見他笑得奇怪,擱下筆,扭頭過去問道:“怎麽,又看到什麽有趣的卷子了?”
  鄧綰拍了拍卷子:“有趣倒說不上,但寫的是不錯。只是這份卷子多質而少文,不是河東舉子,便是解自陜西。”
  鄧潤甫也從閱卷的工作中擡起頭來,反問道:“難道湖廣利夔的文采就好了?”
  “滿篇說了這麽多西事,也只有陜西的貢生才能寫得出……”鄧綰的笑容意味深長,轉手遞給了鄧潤甫。
  鄧潤甫不以為然地接過試卷,看了壹陣,笑容突然也變得跟鄧綰壹模壹樣:“變法撥冗,王業興至百年;因循茍且,帝統止於二世。以兼並六國之法而治六國,何以不亡。此壹句別出機杼,道前人所未道,難得,難得!”
  呂惠卿驚訝地看著鄧潤甫。這兩句說著變法的好處,的確讓人滿意,但鄧潤甫的評價未免高過了頭。
  “豈不見《過秦論》中‘仁義不施,而攻守之勢易也’?此篇當是化用其義,豈可謂之道前人所未道?‘並兼者高詐力,安定者貴順權,取與守不同術也。’天下壹統,自當改弦更張。始皇禁文書而酷刑法,先詐力而後仁義,以暴虐為天下始,故而生死國滅,卒為天下所笑。這道理,賈長沙【賈誼】早就寫明白了!”
  “‘秦任商鞅,二世而亡’,謝公可沒覺得賈誼說的有理。”曾布壹邊批改著試卷,壹邊卻不忘跟呂惠卿唱著對臺戲,“這壹句中的見識不算差了,比謝安要強!”
  呂惠卿搖搖頭,正準備反駁,鄧潤甫卻已經將卷子遞了過來。呂惠卿拿過來展開細看,很快,他的唇角抽了壹下,似是在冷笑。然後真誠的笑意浮了上來:“這壹篇文章別的倒不論,唯獨壹個‘勢’字說得甚好。漢高順勢而為,約法三章代暴秦之苛刑,遂得關中人心;王莽逆勢而行,遽行古制亂天下之正道,故而身死國滅。皆是變法,順勢而為當是正理。”
  “漢高、王莽,這還真敢寫!”曾布隨手在面前的卷子上點了壹點,搖頭道,“若是取中,恐怕貼出去後,西京就會有人問了:如今天下洶洶,皆為變法,按這卷子中的說法,是順勢還是逆勢?”
  “李昉不喜談利害,秉政不改壹事,只因其時立國未久,制度初定,不可妄為。可當今天子登基時的時勢,丞相的百年無事紮子已經說得夠多了,大勢需變法,豈是群小所能移?只為西北之事,變法便是必然。兵事無糧餉不行,青苗、市易不皆是為國用而理財乎?河湟功成,亦是變法之力也。中國苦西北二虜久矣,富國強兵自是順勢!”
  曾布不跟呂惠卿爭了,低頭看著自己眼前的卷子:“道理說得過去,只不過文字尚待琢磨,不甚佳。”
  鄧潤甫立刻回道:“文字的確是不甚佳,但倒也夠格取中了。”
  鄧綰也附和著:“只憑卷中壹番道理已然可取,只是難置高等爾。不當以文字取士,否則何須棄詩賦而用經義?”
  “壹二等既不可入,權放在第三等。”呂惠卿手腳麻利,在卷首上用朱筆描了個圈子。
  曾布盯著眼前的試卷,慢悠悠地點了點頭。三名副手既然有著同樣的意見,他也便沒有反對的意思——那幾句聽著並不差——何況他也反對不來。只是當曾布又批了兩張卷子,腦中忽然靈光閃過,啪的壹聲重重放下了筆,厲聲問道:“這是誰人的手筆?!”
  呂惠卿慢慢悠悠:“拆了糊名紙就知道了。”
  註1:這兩天去查資料,發現熙寧六年禮部試的錄取人數是四百零八人,而不是前面寫的三百人,從本章開始更正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