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稍候...关闭

宰執天下

cuslaa

歷史軍事

從出租車上跳下來就直奔檢票口,賀方終於壹身大汗的在最後壹刻趕上了回上海的飛機。直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(十六)

宰執天下 by cuslaa

2023-4-22 11:41

  趙煦正在崇政殿中。
  結束了下午的功課,趙煦便過來等著與他的母後壹起去拜見太上皇。
  崇政殿的前殿是與重臣共議國家大事的地方,上午基本上是宰輔,下午是禦史、武班,以及回京的朝官,後殿則是用來批閱奏章,趙煦就在後殿中等待著。
  雖然夏天並不開課,但日常的習字、讀書都是不能間斷的。這方面的學習,也不需要王安石、韓岡、程顥這等身份的大儒教導,直接在宮裏面就能完成。
  上午寫了壹百個大字,抽背了三篇論語,下午則是韓岡那邊出的二十道簡單的四則運算的計算題。說是不多,可這對於壹個六歲的孩子來說,還是很吃力的功課。
  不用做功課,又沒有外臣在身邊,趙煦就顯得輕松了壹些。至少這時候,不會有人提醒他要保持儀態。也能夠在殿中走來走去,不像在朝會上,得壹坐壹個時辰。但也只是稍稍有點放松,坐立行走,還是壹樣是壹種久經訓練後的端正。
  走到禦桌旁的素色屏風前,小皇帝仰頭向上看著。
  同樣的屏風,在福寧殿中有壹面,不過現在已經沒人往上寫字了。坤寧宮也有,上面的人名每隔數日、十數日,就會增加壹兩個。不過那面屏風上的人名數量,中就是比不過這裏。
  在向皇後開始垂簾聽政的時候,崇政殿中的這面屏風上的名字才起了個頭。時至如今,卻已經寫了大半上去。細數壹數,有三五十個之多。
  趙煦從頭到尾看了壹遍,沒有壹個是他熟悉的名字。
  “官家?”馮世寧跟在趙煦身後,看見他在屏風前立定不動,便彎下腰問道。
  “都不認識。”趙煦小聲地說道。
  馮世寧恍然道:“哦,官家,是這樣的。這些人現在都還是小官,不過因為差事辦得好,已經被太上皇後看中了,準備有機會就提拔的。等到官家親政的時候,他們就會成為朝廷中的肱股之臣,輔佐官家治國。”
  趙煦靜靜地聽著,然後點頭。
  他也是知道的,宰輔們的名字的確不會寫在上面。朝堂上的壹些重臣,不需要用筆來記憶,就是自己都能記得。
  就比如今天在殿上想起父皇差點就哭了的呂宣徽。
  在趙煦的記憶裏,除了他以外,其他相公都對父皇退位很高興。
  他立了那麽大的功勞,應該是能回京的。
  只可惜自己就算是皇帝,現在也決定不了哪怕是最小的壹名官員究竟能任職何處。
  “官家!”馮世寧突然響起的聲音略帶緊張,“前面結束了。”
  趙煦也聽到了前面的動靜,轉過身來,往前去迎接太上皇後。
  從側後方的小門離開了崇政殿前殿,這壹天與臣子的議事總算是結束了,但壹想起回去後還有更多的奏章要看,向皇後的腳步也沈重了起來。
  每日處理這軍國之事,永遠都看不到壹個盡頭。
  臣子還有休沐的時候,可天子和她這樣的垂簾皇後,卻壹日也不得清閑。就是不上朝,也有數不清的奏章要看。若是遇上大事,宰輔們能輪班宿直,但她又能找誰替自己的班?
  只能苦苦熬著,等官家可以親政,就算是解脫了。
  趙煦就在前面等候著。
  每天都是如此,從來都沒有耽誤過。
  小小的身子瘦削單薄,在後殿前,向太上皇後行禮。
  “快起來吧。”向皇後連忙道。伸出手,牽著趙煦進了後殿。
  在殿中坐下來,宮女奉上滋補的飲子,向皇後喝了兩口,問趙煦:“官家,等了有多久了?”
  趙煦站了起來:“半個時辰了。”
  “別站起來,坐著說話。”
  向皇後想讓趙煦坐下來,但趙煦還是堅持著禮儀,“程先生說過君子只在慎獨。灑掃應對,也不可懈怠。”
  程顥給趙煦授課時說得很淺顯,沒有往深裏將程門對慎獨的精義灌輸給趙煦,只說了該如何行事,倒讓趙煦越來越像壹個老學究。
  多少次了,都是這樣。
  看著趙煦沒有多少血色的小臉,向皇後心中就不由地嘆息起來。
  趙煦壹直都是個很聰明、很安靜的孩子,而且有主見。心中的想法很少對外面說。小小年紀就已經有了些城府。這樣的性子,很適合做個皇帝。但從另壹個角度來看,就是暮氣過重,沒有小孩子的感覺。
  早慧的孩子有很多壽數不永。那些早年曾經以神童得薦的臣子,也就壹個活到六十多的晏殊算是長壽的。或許是累得,小孩子做成人的事,當然會傷到元氣。
  牛犢不能拉犁,馬駒也不能乘人。臣子就是有官身,也得要到二十歲之後方能出來做事。只有少少的幾個特例,但那些特例,有哪個是六歲就出來當差的?十二歲拜相的甘羅已經是最早了。當朝百官,更是只有韓岡是十八歲開始當差。
  這壹點讓向皇後很擔心。趙煦這個樣子下去怎麽得了?偏偏還是個胎裏弱的。但要說讓她支持趙煦像小孩子那樣蹦蹦跳跳的,卻又不可能。趙煦已經是皇帝了,就是不處理朝政,可朝廷上還是有許多地方都需要他出場。要是讓臣子小瞧了皇帝,日後同樣難以收拾。
  向皇後與趙煦說了壹陣話,突然神情壹動,拉過來,用手撚著他身上的衣服,對跟著趙煦的國婆婆、馮世寧等人道:“官家怎麽穿得這麽單薄?午後雖然熱了,也不能就換上這點衣服。得再加壹件。”
  國氏和馮世寧慌慌張張地應了,為趙煦捧著衣服的小黃門忙上來幫著再加上壹件衣袍。
  向皇後看著,還不忘訓斥著馮世寧等人:“妳們都是官家身邊的人,都要註意壹些。雖然官家這個夏天沒發病,但往年到了春秋換季的時候,都會有些不舒服。現在已經入秋了,早晚都涼,不要忘了給官家添加衣裳。就是熱壹點,也比冷著強。”
  馮世寧等人唯唯諾諾。向皇後知道自己其實是太大驚小怪了,但以趙煦這身子骨,又怎麽能不小心?太上皇可就只有這麽壹根獨苗。
  貴為天子,趙煦吃穿用度都是當世無人能比,天下最出色的名醫都繞著他轉。
  可都這樣了,趙煦依然健康不起來。在向皇後的心裏面,也只能盼著那位藥王弟子,當真能夠保佑官家能夠順順利利地長大成人。
  ……
  韓岡此時正在翻看著來自厚生司和太醫局最近的醫學報告。
  蘇頌這時候已經走了,他壹般是每三天裏面有兩天會在午後來宣徽院壹趟,不過時間都不長,看看工作的進度,與韓岡討論壹下就會離開。不過臨走之前,他沒忘讓韓岡將厚生司那邊送來的報告給他送壹個副本過去。
  人體解剖學在大戰期間有了長足的進步。全是靠了設在河東的醫院能夠大量地解剖人類屍體,以及動物活體的結果。就算韓岡離開了河東,在解剖學上的研究也沒有停止。
  就像前段時間研究人體骨骼,以三百多具人體總結了統計結果。發現不同的人骨頭數量不同,小兒骨頭多壹點,成人就少壹點。如果只看成人,大大小小在兩百塊,有的人會多壹點,有的人則正好。並不是傳說中的三百六十五塊,也不是某些古怪的教派中說的,男人要比女人少壹根肋骨。在壹塊塊數骨頭數量的同時,還沒有忘記研究壹下每壹塊骨骼究竟起到了什麽樣的作用。
  而今天的報告中,有關於五臟六腑的研究。不再是五行對應五臟,而是從解剖學的角度論述,血液循環系統、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。盡管在韓岡看來其中漏洞百出,還有許多屬於臆測的成分。但這畢竟不是在韓岡的引導下得出的結論,除了最早的壹點啟發之外,韓岡並沒有敘述太多。但那些醫生們還是得出了大方向上正確的結論。
  這就是韓岡所期盼的進步。不僅僅是科學技術上,還有思想和思維方式上都開始有了進步。
  相比起這些進步,區區呂惠卿實在算不了什麽。
  韓岡希望這樣的進步不僅僅局限在醫學上,而是在所有領域都希望能看到人們思想上的轉變。
  即使只有壹點點轉變,對之前來說都是莫大的進步。氣學的門人,正在轉變中。如果他們都能有所改變,日後即便不能做壹個棟梁之才,但也必然能夠成為壹個可以做實事的官員。
  相比起水葫蘆壹般總是不見少的詞臣,能做事的臣子壹般都是難以替代的。尤其是專業性很強的財計、軍事、水利等方面的官員,在官場中,壹直都十分稀缺。
  做事總是會很麻煩,各方面利益糾葛都會影響到最後的成效。相反的,站得遠遠地指手畫腳是最安全的做法。就像當年司馬光死活不肯去修補黃河大堤壹樣。大部分進士出身的官員,都希望能夠擔任不用做事,卻又能隨意指點江山的職位。所謂的清要之職,臺諫、三館秘閣,都是這樣的位置,就任此職後也能升得飛快。
  可國家不能沒有做事的官員。這本來就是氣學的突破點。也許文章上贏不了,但他們卻可以讓自己無法取代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