支教五年,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國

落寞的花生

歷史軍事

“頭好痛!!!” “渾身都痛的難受!!!” 秦宇睜開雙眼,發現自己正躺在壹張堅硬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364章 改稻為桑

支教五年,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國 by 落寞的花生

2023-9-17 08:28

  最好的資源,最好的老師,果然是皇上最先享受。
  難怪皇上把先生隱居的陸家村控制的嚴嚴實實的,如果不如此嚴密控制,恐怕找他學習的大臣子弟,富貴子弟,會把陸家村的高山踏出壹條路來。
  這世上本沒有路,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。
  “秦先生果然是學究天人也!”
  “我們的子嗣,如果能學會他學問中的壹些皮毛,都足以成為國之棟梁。”
  “這完全不是在誇張,以前秦先生給皇上出的那些治國之策,三個月內就讓大明富裕起來,短短十天,就讓大明國庫的精英堆積如山。”
  “還有攤丁入畝,打土豪分田地等治國之策。但凡學會其中的壹條,都能成為千古名臣。”
  “他在軍事上的理解也是神仙水平,武將們學會了壹星半點,就能成為千古名將。君不見高麗侯華雲龍,用了他的策略半個月就掃平了高麗。”
  “還有沐英,也是用了他的策略才徹底解除了西南匪患。”
  “還有高爐煉鋼煉鐵,大明的神機火槍,也是他造的。”
  “秦先生的學問、軍事才能,治國才能……已經遠遠超過了諸葛亮,諸葛亮的木牛流馬能和神機火槍比?他簡直是全能型導師。”
  “他的高度已經超越了凡人水平,達到了神仙的層級。”
  “只可惜,我們的子弟沒機會到秦先生跟前拜師,太遺憾了。”
  “秦先生是稷下學宮的院長,如果他將來有壹天出山,進駐宏偉的稷下學宮……”突然壹位大臣眼睛壹亮,“這麽壹來我們的子弟,是不是就有幾乎觸碰到他了?”
  “只要我們的家族子弟,能加入稷下學宮的學院……秦先生作為院長,很可能給弟子們講學的。”
  “有道理!”
  ……
  “安靜!”
  “安靜!”
  朱元璋擺了擺手,示意群臣不要再議論了。
  “汽輪紡織機是科學技術,並不是什麽鬼怪神異。”朱元璋道,“我們可以隨便利用,沒有觸犯任何禁忌,更不違反天道,對此大家就不要再討論了。”
  “不錯,不錯!”
  “皇上聖明!”
  群臣紛紛說道。
  都同意這是正常事件,不是什麽鬼神作怪,朱元璋剛才風的比喻已經說服了他們。
  而且之前有壹個說用奇技淫巧代替人力有違天道的迂腐讀書人,已經被斬了。
  “如今我大明有了汽輪紡織機,如果批量生產,投用到江南的紡織工坊裏去。每年紡織出來的絲綢,必定是以前的百倍以上。”朱元璋道,“如此大的變局,列位臣工有何建議?”
  “大明的絲綢多了,這是毋庸置疑的好事。”劉伯溫道。
  他對汽輪紡織機的接受速度比其他大臣要快壹些,以前他在應天府大街上,還買過外國人的商品,見的東西多了接受新鮮事物自然快。
  “的確是好事。”李善長道,“之前那個反對的禦史,說汽輪紡織機紡織速度快了,會讓很多人失去工作,也不是什麽大問題。”
  “不錯。他們失業了,自然可以去做別的事情。”汪廣洋道。
  “咱不是來聽妳們說好壞的,而是讓妳們提建議的。”朱元璋神情壹凝,道。
  “稟皇上。”此時,楊憲站出人群,道,“汽輪紡織機生產速度太快,江南地區的蠶繭肯定會不夠用了。以前壹年的蠶繭,估計半個月就會被消耗光。”
  “因此臣建議,在江南三省,全面實行改稻為桑。”
  “只有在三個省全面種植桑樹,才有可能滿足汽輪紡紗機的生產。”
  “這才是妳們該說的。”朱元璋道。
  改稻為桑?
  眾文武大臣聽了,頓時沈寂下來。
  這是壹件大事,關系著江南地區的安定,和是否繁榮。
  如此重大的舉措不是兒戲,絕不能輕易下達,必須要好好廷議壹番。因為這個舉措壹出,會立刻影響到江南地區,幾千萬的黎民百姓。
  “皇上,桑樹需要三年才能收獲,拿來養蠶結出蠶繭,賣給紡織工坊,換取收益。”劉伯溫道,“而這三年內,百姓吃什麽?”
  “江南地區本就是大明的產糧大省,如果都改成了種桑樹,大明的糧食可能就不夠吃了。”汪廣洋道,“絲綢雖然能拿到海外賣錢,銷路也很好,但金銀畢竟不能當飯吃。”
  “我們的海外貿易不是很發達嗎,我們可以從海外收購糧食。”宋濂道。
  “恐怕不行。”這時候,商部尚書沈萬三站出來道,“海外盛產糧食的區域也就那麽幾個,每年的產量有限,如果我們壹直購買,他們必定要漲價。”
  “而且是三個產糧大省全部種植桑樹,其中糧食的缺口必定很大。”
  “而且把良田改成桑樹,似乎有點可惜。”李善長道。
  “如果不把良田改種桑樹,其他劣質的天地,種出來的桑樹產量滿足不了如此多的蠶桑養殖戶。”楊憲道。
  “爾等都別吵了。”朱元璋道,“咱已經決定了,在西南大規模種植桑樹,讓那裏的百姓人人養蠶。到時候再把他們生產出來的蠶繭,全部供應給江南地區。”
  “西南地區丘陵山地眾多,沒有大平原,糧食產量本就不高。把桑樹種植在山上,或者田埂上,也是廢地利用。稻田照樣可以種植水稻,對那裏的糧食生產影響不會太大。”
  “江南產糧大省,不必改變。畢竟,糧食才是國之根本。在江南改稻為桑,就有點動搖根本的嫌疑。我們不能為了壹時的紡織生產,耽誤了大事。”
  “皇上聖明!”群臣說道。
  “從遙遠的西南供應蠶繭給江南,就有點耗時耗力了。”李善長道,“那裏的山路難行,官道破爛,運轉到江南起碼需要壹個月時間。”
  “這總比動搖糧食根本的好。”劉伯溫道。
  “如此壹來,就必須大規模修建官道了,以方便蠶繭的運輸。”楊憲道感嘆,“壹個新機器的誕生,就誘發了諸多的相關問題,甚至改變全國。”
  “不錯,不錯!”
  人群聞言,紛紛表示贊同。
  “如果能有什麽快捷的運輸方式就好了,我們目前都是用馬車運輸。”劉伯溫突發奇想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