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2章 鄭家轉型
支教五年,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國 by 落寞的花生
2023-9-17 08:29
二人均感到有些尷尬。
人群聞言,也紛紛沈默。
鄭家以前,的確做過不少不地道的事情。
片刻後鄭老太爺突然把青年請了上來,跪倒在他面前:“之前的事情的確是老朽對不起妳們母子,老朽向妳們謝罪了。”
人群見狀壹陣震撼:昔日高高在上的鄭老爺,竟然給賤民磕頭謝罪?
看來,鄭家是真的想做好人了。
“父母之仇不同戴天,我不能大度。”青年堅持不受,憤然離開。人群見狀紛紛感慨:鄭老爺在所有地主老財中,已經算是比較仁慈的了。
現在有勇於承認錯誤,更少超過了絕大多數士紳。
這壹切惡果,都是以前那個時代造成的。
秦先生引領著壹個地主士紳不能盤剝百姓的新時代。
“趙家家主,程家家主求見!”此時,鄭家下人過來稟報道。鄭老太爺回頭望去,只見兩位商賈模樣的人走了過來。
趙家和程家?
鄭老太爺心中壹動。這兩家不是舊貴族門閥世家,而是新成長起來的富豪商賈。二人掌握著本地的煤礦生意,賺取了大量的財富。
人走過來之後,同樣向鄭家贈送了豐厚的賀禮,並且說了很多祝福新人的客套話。
之後趙家家主直奔主題:“現在山西的煤炭是壹門賺錢的生意,之前鄭家因為自持讀書人身份,沒有趕上第壹股春風……”
“看在鄭家現在是先生遠親的份上,再加上鄭家的確已經悔過自新。我二人經過商量後決定,把三座大煤礦其中的壹座,給妳們鄭家經營。”
“以後鄭家不用靠收租子,靠賣煤炭也能維持家族的運轉了。”程家家主道,“說實話,我們那些煤礦壹天的營收,就超過了妳們以前壹年的租子了。”
“鄭家以前是靠收租子欺壓佃農過日子,收租子能賺幾個錢?”趙家家主壹副大氣的模樣道,“不但賺的錢少,還容易犯下累累罪行,得罪鄉民。”
“這又是何苦呢?”
他們經營煤礦壹天的營收,就抵得上鄭家壹年的佃租?鄭老太爺聞言心中震撼不已。
他作為壹個古代古董讀書人,還根本想象不到。朝廷支持商賈行為之後,給人帶來的收益,竟然是如此的可觀,和恐怖!
鄭家以前有兩千畝良田,全部租給佃農種地。就算佃租收的再高,再不顧佃農的死活,壹年頂天了只能賺三千兩銀子。
而他們經營煤礦,壹天賺的錢就超過三千兩!
靠土地出產糧食賺的那點錢,連做煤炭生意的九牛壹毛都比不上啊!用土地種糧食產量不高,如果遇到災荒之年,收益更小。
內地的煤礦都如此賺錢,更不用說和海外的生意了。
難怪大明王朝現在如此富強!
皇帝都可以給百姓發錢了。
“看來鄭家的確需要轉變以前的陳腐觀念了,用以前的老辦法賺錢,不但賺的少的可憐,還容易把全部百姓得罪光,犯下累累罪行。走上了行善積德的對立面——作惡多端。消耗整個家族的福報。”鄭老太爺心中暗暗想道。
此前他還覺得如果扳倒了秦宇,讓封建貴族恢復到以前靠收租壓榨百姓過日子的狀態,封建貴族就能壯大發展起來。
現在看來,這個想法是大錯特錯!
鄭家壹年收的租子,連人家壹天的營收都比不上。
如果不是秦宇突然成了他外孫女婿的話,他這個觀念還會繼續維持下去。知道了彼此的收入差距後,鄭老太爺想法徹底改變。
就算秦宇不是他外孫女婿,他們這些家族,世家也應該考慮轉型。而不是局限與以前的老思想,去憎恨秦宇,並試圖搬到他。
靠壓榨人過日子,只能在壹個貧窮、落後的地方當人上人。而靠做生意賺錢賺,則是讓家族能走上了壹條更加輝煌、光明的道路。
跟上大明朝改革的步伐,賺取比收佃租多幾百倍的銀子不香嗎?
那樣才是家族真正的正確的道路啊!
因為轉型賺錢,不但賺的多的多,還不會造下惡業。
同時他也明白了,自己的外孫女婿秦宇,是多麽的了不起。
天下之大,除了他之外,誰還有那種眼光,能看到大興商賈,竟然是如此的能賺大錢?是如此的百利而無壹害?
秦宇的措施,可以說是能讓所有人都受益。朝廷,百姓,甚至他們這些世家。如果他們的思想,能跟得上步伐的話。
只可惜現在的很多士紳家族,眼界都很低。
他們大多數人,都還在把秦宇視為了生死大敵。都還在想著要恢復到以前,繼續盤剝佃戶,當落後地方的人上人。
“多謝!多謝二位家主!”鄭老爺激動起來。鄭家正愁沒有賺錢維持家族運轉的門路,他們就主動送給他了?
“我們也是看在先生的面子上。”程趙二位家主道,“要不是先生,誰還管妳們鄭家?”
“連壹座礦都能送妳們?”
“是,是,是。”鄭老太爺道,“鄭家壹定讓外孫女,好好的服侍先生。”
人家貴為公主,妳這個外戚和她說得上話嗎?二位家主心中暗暗說道。不過卻沒有表露出來,交待壹番之後轉身走了。
……
讓道賀的人群離開之後,鄭家父子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了後堂。
“秦先生的面子還真夠大的!”看到院子裏堆積如山的賀禮,還有萬民書,萬民傘,鄭大少爺吞了壹口口水,說道。
“而且這些萬民書,萬民傘,都是百姓自發送來的。”
“以前有些離職的縣令,收到的萬民書萬民傘,全部都是假的。都是當地士紳搞的面子工程,因為最底層的百姓,根本連大字都不認識壹個,哪裏會寫那麽多簽名?那些受萬民愛戴的地方官,實際上是受當地士紳愛戴。”
“是啊!”鄭老太爺感嘆道,舉起了那把萬民傘攤開,“這把萬民傘,可以說得上是,歷史上第壹把真正意義上的萬民傘。”
“他們都是自己來的,不是士紳豪強請人假扮。”
“妳看這傘面上的字,好多都寫的歪歪斜斜,壹看就是真正出自底層百姓之手。”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