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44章 自行車
支教五年,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國 by 落寞的花生
2023-9-17 08:29
很快,波斯國王班布爾率領群臣,離開了明教總壇。
“秦先生,這自行車。好像是個非常了不起的發明,以我看來,完全可以獻給大明王朝嘛。”看到人群都離開了之後,徐達對秦宇說道,“妳為什麽要給波斯人呢?這樣做豈不是太便宜了他們,給大明王朝不好嗎?”
“自行車,的確是個不錯的發明。”秦宇道,
“在東方鐵龍暫時不能全面普及的情況下,自行車,完全可以暫時作為大家最主要的交通工具,和運輸工具。”
“它是很好的過渡品。”
“既然先生也覺得可以給大明,那麽末將是否可以,把自行車的制作圖本,派人送回大明王朝?”徐達問道。
“可以!”秦宇道。
“那麽這種自行車,叫什麽名字呢?”徐達問道。
“就叫他鳳凰牌吧。”秦宇道。
“好!”徐達大聲道,“大明的拖拉機叫做東方鐵龍,自行車叫做鳳凰牌。壹龍壹鳳,相得益彰,必將讓大明更加繁榮昌盛。”
……
數日之後。
大明王朝。
奉天殿。
最近的朱元璋心情非常不錯,因此上朝的時候,他的臉上都帶著笑容,龍顏喜悅。
讓他心情好的原因,就是墨家對江州的成功治理。
現在的江州,簡直是大明王朝的典範。
在江州,沒有三六九等,高低貴賤。百姓在街上看到衙門裏的差役,沒有下意識的害怕,畏懼,覺得雙腿發軟。
而是覺得,他並沒有什麽了不起的,他和自己壹樣就是個普通人。
衙門的工作人員墨家弟子們,壹個個比百姓還要勤勞,過的比百姓還要辛苦。有的甚至在下班後,還要給百姓打工。
官吏和百姓真正實現了地位上的平等。
百姓打心底,就沒有把他們當成人上人。
在江州,官吏沒有任何貪墨,百姓沒有任何怨言。曾經有壹個新進去的墨家弟子,貪墨了三兩銀子,直接被墨家施以鞭刑。
打得他皮開肉綻,驅逐出墨家。
然後再交給官府議罪。
自那以後,江州貪墨的人員幾乎絕跡!
現在大明王朝的江州,就像是這渾濁的世界中,唯壹的壹方凈土。數百個州縣中,唯壹壹個,令人神往的地方。
僅僅是數個月時間,就有近百萬人,想要遷居到江州去定居!
世界上的人,誰又不想到壹個政治清明,路不拾遺,夜不閉戶,治安無比良好的地方生活,並且安居樂業呢?
世界上的魚,誰又不想生活在壹片,無比幹凈的水域呢?
江州的名聲,已經響徹了整個大明朝。
江州的風情,讓所有的大明百姓都心馳神往。
大明其他州縣的百姓,即使暫時沒法去江州定居,也會想方設法的去看壹看,過過癮。由此也帶動了江州旅遊業的發展。
現在江州的燒烤業,非常的繁榮。
江州的百姓,更加的富裕。
去江州的遊客們也都得到了江州百姓,對他們兄弟姐妹般的關愛和熱情接待。墨家的核心理念,原本就有兼愛在裏面。
如今的江州,在朱元璋眼裏,就是壹個最成功的案例。
他可以說道壹輩子。
甚至名垂青史!
因為華夏幾千年的文明當中,從來就沒有出現過,像江州這種地方。
墨家的治理,取得了巨大的成功。
“列位臣工!”朱元璋對群臣說道,“墨家對江州的成功治理,大家都看在眼裏。現在那裏是,大明王朝百姓生活最幸福的地方。”
“不過,正因為墨家把江州治理的太好了,才讓咱有點頭疼。”
“頭疼什麽呢?”朱元璋自問自答的道,“現在有數百萬數千萬的百姓,都想移民江州。甚至江州最偏遠的小縣城,人們都擠破了頭想去。”
“壹些原本在大城市居住的百姓,寧願放棄大城市的戶籍,也要去江州的壹個偏遠山村。”
“由此可見,江州對百姓的吸引力之大。”
“稟皇上,趨利避害,是人性使然。百姓們都想遷徙江州,那也是正常現象。”劉伯溫聞言,站出了班列稟奏道,“江州現在就是壹片呢水質無比優良的水域,所以魚兒們寧願放棄寬闊的汙水潭,也要去幹凈的小水溝生活。”
“江州畢竟太小了,去定居的人太多,也不是那麽回事。”朱元璋道,“看到申請入住江州的人口實在是太多,墨家也不敢擅自做主。”
“因此墨家向咱請旨,看是否接納他們。”
“老臣覺得,不能讓江州接納他們。”李善長道,“看到江州治理好了,人們就壹窩蜂的湧過去,讓其他州縣怎麽辦?”
“如果其他州縣都沒有了百姓,讓他們治理什麽?”
“唔唔,妳說的有理。”朱元璋點頭道。
“稟皇上,人口,就是地方最大的財富。”楊憲道,“我們不能因為壹個江州,就讓其他州縣,沒有了生存的余地。”
“因此臣敢肯定,別的州縣,也會想方設法禁止人口的遷出。”
“想方設法禁止人口遷出?”朱元璋神情凝固,“想要讓別人不走,想要讓人口財富不消失,他們學壹下墨家是如何治理江州的不就行了嗎?”
“稟皇上。”劉伯溫道,“有了江州這個成功的案例,其他地方官吏即使是傻子,也看會了,也都學會了。如果他們都學墨家治理江州的方法,用不了多久,大明會出現無數個江州。”
“可是,為什麽直到現在,大明就只有壹個江州呢?”朱元璋問道,“江州已經治理成功了倆月,卻沒有其他任何壹個州縣,去學習江州的治理方法?”
“稟皇上。”楊憲站出來道,“他們不是蠢,學不會江州,現成的治理方法。”
“相反他們都很聰明,他們早就看清了江州的治理精髓。”
“那什麽,他們就不把墨家治理江州的方法,用在治理他們自己的州縣上呢?”朱元璋問道。
“他們是壞,不願意去學。”楊憲道,“因為壹旦他們學習了江州的治理方法,就有無數既得利益者失去他們的利益,失去他們的特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