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門狀元

天子

歷史軍事

桃花村。   正是春季,靡靡細雨糾纏不休。   村如其名,村前村後各家院落以及周邊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壹九二四章 不慌不忙

寒門狀元 by 天子

2019-5-18 20:25

  劉瑾送走魏彬和楊壹清,回到大廳,張彩和孫聰從簾子後面走了出來。.。
  二人已將之前對話聽到耳中,各自琢磨該如何跟劉瑾建言。
  孫聰率先道:“看來這位楊大人對公公您……有成見啊!”
  劉瑾沈思不語,琢磨楊壹清態度到底如何。
  張彩問道:“公公為何不留下魏公公,跟他商議監軍之事?楊應寧身邊始終該有個強力人物進行鉗制才是。”
  劉瑾黑著臉道:“咱家當然能察覺楊應寧心懷芥蒂,之前便聽說此人在跟同窗好友相會時攻擊咱家,桀驁不馴……若非此番乃陛下親口指定此人領兵,咱家怎麽都不會想到用他!”
  張彩道:“那如何防止其跟沈之厚勾連?”
  “料想不會。”
  劉瑾分析道,“楊應寧經歷三朝,少年時便得憲宗青睞,十四歲參加鄉試,成化八年以弱冠之身中進士,授中書舍人,弘治初年先帝任命他為陜西副督學,後入朝擔任太常寺少卿,前幾年得劉大夏舉薦出任陜西巡撫,壹路青雲直上。但自陛下登基,壹直郁郁不得誌,此番好不容易碰到證明自己的機會,他會拱手把軍功讓給沈之厚?”
  張彩和孫聰沈思後,覺得劉瑾言之有理,均點頭應和。
  劉瑾再道:“再加上他身邊有魏彬,魏彬怎麽說也是咱家的人,就算能力不強,充當眼線還是可以的。之前咱家沒挽留魏彬議事,是不想給楊應寧留下厚此薄彼的壞印象,令其記恨在心。”
  張彩嘆息:“公公還是應當跟魏公公商議壹下為好。”
  劉瑾點了點頭,依然是愁眉不展。
  孫聰見狀,不解地問道:“公公稍後是否要接見壹些人?諸如……京營諸統兵將領,或者是另壹路人馬監軍張公公?”
  聽孫聰提到張永,劉瑾臉‘色’更加不好看。
  之前朱厚照調張永去查他的事情,已經被安‘插’在西廠的內線匯報到了案頭,之前劉瑾正在思索怎麽懲罰,才能讓張永萬劫不復,結果這頭朱厚照就提出調張永去給沈溪當監軍,有些始料不及。
  不過劉瑾仔細思索壹番,也就理解為何朱厚照會這麽做。
  到底張永曾幾次擔任沈溪的監軍,早年在延綏和西南平息叛‘亂’時都曾助沈溪立下軍功,而朝中人提到張永,也因沈溪的累累戰功留下知兵的印象。
  “這老東西……”
  劉瑾提到張永,語氣中帶著壹種憤恨,咬牙切齒,似乎恨不能揍張永壹頓。
  孫聰道:“陛下派張公公擔任沈尚書的監軍,是看到沈尚書跟張公公之前幾次合作效果不錯……自宣府出兵,比京師這邊快捷許多,怕是京師人馬趕至寧夏鎮之前,叛‘亂’已平息,首功也被沈尚書所得。”
  “這種事,說不準吧?”張彩皺眉。
  劉瑾冷笑不已:“若是同時出兵,或許楊應寧有機會,但若是宣府出兵更早,楊應寧有什麽資格跟沈之厚爭首功?咱家之前也擔心這壹點……關於安化王起兵的由頭,或許會被人傳到京師,那時就算叛‘亂’平息,陛下得知後也會對咱家產生懷疑。”
  張彩道:“正是如此,公公當早做防備。”
  劉瑾氣呼呼地道:“姓沈的小子,必然跟張永那‘奸’賊狼狽為‘奸’,咱家最好讓他們永遠都留在西北……就算叛‘亂’平息,咱家只要壹道詔書過去,就能讓他們駐留關外不得回京,到時候奏功之事,就‘交’給楊應寧做,或者幹脆由咱家代為呈奏。”
  孫聰和張彩同時點頭,覺得劉瑾思慮甚為周詳。
  “公公所言極是。”
  孫聰道,“若是能讓沈尚書無法回京,那就無人能面聖,進而借題發揮……甚至公公可跟陛下進言,讓沈尚書守禦三邊,事後以軍功提拔其為三邊總制,如此壹來皆大歡喜,公公也可高枕無憂。”
  “這個……”
  劉瑾稍微琢磨壹下,似乎對升沈溪的官有些不甘心,最後搖頭,道,“這件事回頭再說吧。現在先想想怎麽調兵遣將,回頭咱家去見壹下兵部曹尚書,讓他調集‘精’兵強將……養兵千日用在壹時,咱家好不容易才把沈之厚從兵部擠兌出去,這會兒終於到了收獲成果之時。”
  張彩和孫聰都明白,劉瑾這是想趁機自五軍都督府手上將京營的兵權給拿過來。
  之前因為五軍都督府勛貴眾多,尤其是張懋和外戚黨勢力根深蒂固,劉瑾壹直沒機會把京師周邊防禦權拿到手,這讓他在朝中做事受到壹定掣肘。之前劉瑾提過這事,但因張懋、張鶴齡、張延齡等人背後靠山強大,就算劉瑾能力再強,也奈何幾人不得。
  但現在借著出兵之事,劉瑾可以大做文章。
  ……
  ……
  謝遷得知朱厚照安排出兵平叛的消息,喜憂參半。
  喜是安化王之‘亂’終歸沒能欺瞞聖聽,朱厚照做出了出兵安排,且此番負責領兵的二人,沈溪和楊壹清都是謝遷認為可以托付重任之人。
  憂則是這麽重大的事情是由朱厚照和劉瑾密室協商而成,把朝堂諸公拋到了壹邊,作為文官魁首,眼睜睜看著劉瑾壹步步登向權力巔峰而無可奈何。
  當晚,謝遷在自己府宅秘密見到二人,除了沈溪派到京城接洽的雲柳外,還有此次出兵平叛的另外壹位重要人物……沈溪的監軍張永。
  這次到謝府,張永並非受邀而至,乃是主動上‘門’請見。
  張永知道,自己要扳倒劉瑾只能倚重文官集團,而文官集團現在朝中有話語權甚至跟劉瑾鬥得不亦樂乎的,唯有首輔謝遷。
  “……謝尚書,您可要妥善做安排,若是不能借此機會讓劉瑾倒臺,就算平叛順利,咱家怕也要被劉瑾所害……”
  當著謝遷和雲柳的面,張永沒有掩飾自己對劉瑾的畏懼。
  雲柳他認識,以前雲柳在沈溪軍帳中進出,張永作為監軍見過多回,不認為雲柳會把秘密泄‘露’出去。
  謝遷道:“是陛下派張公公去宣府監軍,劉瑾作何要報復妳?”
  張永嘆道:“說來話長,咱家本不想牽扯到朝廷紛爭中,壹直稱病在家。但之前劉公公貪墨京畿富商和士紳進獻的銀兩,陛下心中懷疑,便派咱家調查此事,雖查有實證,但不知如何被劉公公得到風聲,跑到陛下跟前用‘花’言巧語‘蒙’‘混’過關……”
  “這世間沒有不透風的墻,消息不知如何被劉公公所知,他之前已放出風聲,要讓咱家不得好死。”
  聽到這話,謝遷不但沒有悲哀,反而心生竊喜。
  張永越是被‘逼’得下不來臺,越要跟他站在壹道,共抗劉瑾,再也不用擔心張永會暗中反水。
  謝遷心說:“張永跟劉瑾的矛盾由來已久,張永承‘蒙’沈家小兒相助,在宮中地位不低,劉瑾就算能容得下他人,也容不下張永這樣深得先皇和當今陛下信任的太監,以免威脅到他在宮中的地位。”
  “如此壹來,就算張永不想跟劉瑾作對,劉瑾也不會善罷甘休。”
  謝遷體諒地點了點頭,道:“張公公的處境,老夫能理解,不過老夫能做的唯有相助之厚跟張公公妳取得戰功,而剩下的事……”
  張永眼珠子壹轉,意識到謝遷話中有話,略微沈思,道:“謝尚書的意思是說,讓咱家自行想扳倒劉公公的辦法?咱家……哪裏有能力跟權傾天下的劉公公鬥啊?”
  謝遷沒有回話,看著雲柳道:“妳家大人是如何安排的?”
  雲柳本只是在旁聽命行事,沒想到朝中兩位重要人物對話,居然會問她的意見,當即拱手道:“大人未對劉公公之事做出安排。”
  “呵呵。”謝遷神情輕松,道,“沒做安排就對了……看來之厚已有全盤計劃,張公公到宣府後,只管跟之厚商議便可……妳二人是老相識,具體的事項不需要老夫提點吧?”
  張永心想:“本想借妳謝於喬之口,把安化王起兵‘清君側’的旗號上呈,讓陛下警醒,妳倒好,居然壹退六二五不管了?”
  若是換作普通人,或許早就心涼了,萬念俱灰,失去跟劉瑾對抗的勇氣,但張永心智堅韌,早見慣朝中官員相互推諉,認為跟沈溪商議也沒什麽。
  謝遷意識到張永心懷不滿,補充道:“很多事始終需要靠軍功說話,現如今叛‘亂’尚未平息,便要借題發揮的話……或許達不到預期的目的。”
  張永苦笑著行禮:“咱家明白了,壹切等取得戰功再說。到宣府後,咱家會跟沈尚書商議清楚,謝尚書您這邊也當早些做出安排才是。”
  言語之間,張永對謝遷非常恭敬。
  二人又說了壹些事,張永突然看著雲柳道:“雲‘侍’衛,妳這是要隨咱家壹起回宣府?”
  謝遷沒有跟張永介紹雲柳,他見張永這態度,便知二人是舊識,甚至張永清楚雲柳在沈溪身邊地位如何。
  雲柳道:“大人安排卑職留在京城辦事,暫且不能護送張公公往宣府,不過卑職會派遣‘精’幹人員進行保護。”
  謝遷問道:“是否需要由老夫安排人手?”
  張永趕緊擺手:“不必了,咱家手上也有人……劉瑾那老匹夫對咱家甚是仇恨,指不定半道會派人加害,此番前往宣府,實在是危機重重啊!”
  謝遷略微頷首,對雲柳道:“那就勞煩雲統領多派人手保護張公公,壹定要確保張公公平安到宣府!”
  “得令!”
  雲柳沒有說豪言壯語,直接領命。
  ……
  ……
  朝廷安排出兵,楊壹清、魏彬和張永,分成兩路出發。
  楊壹清所率兵馬從紫荊關而出,至於張永則要經居庸關前往宣府,兩方在行進路線上有所偏差。
  楊壹清所率兵馬上萬,系劉瑾征派,其中半數為‘精’銳騎兵。
  劉瑾想讓楊壹清跟沈溪爭首功,除了將地方換戍京師的騎兵‘抽’調壹空,還從京營調撥三千騎兵。在劉瑾看來,若是楊壹清得勝,就更有理由留沈溪在西北,不得還朝,如此壹來也就沒人敢在朱厚照跟前說三道四。
  不過就算如此,劉瑾還是做了好幾套應急方案,提防沈溪。
  消息在短短壹天時間內,便傳到宣府鎮,入沈溪之耳。
  沈溪的情報體系強大,尤其涉及京師情報,在雲柳主持下,消息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傳遞。
  這次親自前來送消息之人,乃是風塵仆仆的熙兒。
  熙兒壹路上換馬不換人,非常辛苦,呈現在沈溪面前的簡直是個被塵土包裹的“灰蛋”。
  “……京師情況如何?”
  沈溪對於出兵細節,並不是那麽關心。
  其實朱厚照派兩路人馬出兵,也在沈溪料想中,在他看來,誰領兵並不重要,關鍵是誰可以在事後拿安化王謀反的事情來做文章。
  不是他捅破,就需要旁人來捅破,多壹個楊壹清,好像順從歷史走向,但最終的結果如何,沈溪無法下定論。
  熙兒道:“按照大人所言,京城內開始傳播壹些消息……至於我這邊,則是按照師姐的‘交’代辦事。”
  “我是問妳京師局勢如何。”沈溪沒好氣地道。
  熙兒這才把京城目前的格局大致說了壹下,沈溪偶爾會問壹些細節,熙兒便詳細予以解說。
  等熙兒描述壹番後,沈溪不由嘆道:“果然我走後,京城已成為閹黨的天下,沒人再站出來跟閹黨相鬥。”
  熙兒抿了抿嘴‘唇’,想說什麽卻忍住了。
  沈溪道:“妳先回去歇著,這件事妳也算勞苦功高,回頭若是出兵寧夏,妳可能要跟在我身邊……妳師姐不在,軍中情報獲取之事變得妳負責。”
  熙兒顯得很緊張:“大人不馬上出兵?”
  “著什麽急。”沈溪道,“朝廷敕令不來,妳以為我能隨便調動兵馬?這宣大之地名義上以我居首,但現在軍權基本尚在巡撫衙‘門’和總兵府,劉瑾可是把宣府、大同壹線的軍權攥得緊緊的。”
  熙兒這才明白過來,光是提前把情報傳到宣府,沈溪還不能領兵出征,只有等朝廷敕令到來,下面的總兵、參將等才會俯首聽命。
  但問題是,劉瑾不想把首功讓給沈溪,所以敕令必然會在途中耽擱。
  就算熙兒再愚鈍,這些事她也能想明白,思索半晌之後,她擔憂地問道:“那大人,現在……只是幹等了?”
  沈溪笑道:“這些跟妳沒多大關系,妳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休息……好好睡壹覺。等‘精’神恢復,妳把斥候安排組織壹下,提前調派壹些人前往寧夏鎮。”
  “師姐早前派過人了……”熙兒不由出言提醒。
  “人手尚還不夠,妳多派壹些不可嗎?”沈溪問道。
  熙兒瞪大眼睛,還想問問題,但隨即想到什麽,快速把頭低下,在沈溪面前她永遠都覺得自己智商不夠,幹脆聽命行事算了。
  熙兒退下後,沈溪神‘色’輕松,似乎壹切都在掌握之中。
  不多時,有‘侍’衛來報說楊武求見。
  馬九和雲柳兩位大將離開後,沈溪身邊沒多少幫手,王陵之、荊越這些人是徹頭徹尾的武夫,只管負責練兵和打仗等事宜,沈溪的衙‘門’口看起來很是單薄。
  沈溪請楊武進來相見。
  因楊武不知朝廷具體出兵計劃,在他想來,沈溪領兵是板上釘釘的事情,如何也想不到還有個楊壹清自京師領兵出征。
  “……沈尚書,朝廷遲遲未做安排,您該做好領兵出發的準備才是……總兵府那邊下官已打過招呼,您隨時可以征調人馬……”
  楊武壹副為沈溪著想的模樣,連出兵具體事項都安排妥當了。
  這壹切主要是安化王謀反對劉瑾極為不利,閹黨中人,尤其是那些非核心的成員已在為自己尋找後路。
  沈溪笑道:“這如何使得,朝廷未作安排,本官若是就此征調人馬屬於擅自出兵,罪莫大焉……還是等朝廷旨意下達為妥!”
  楊武非常為難:“如今陛下不問朝事,若是要等聖旨到來,不知要到何時……”
  言語間,楊武完全是在為文官集團的利益考慮,因閹黨專權而憤慨,但沈溪聽起來卻總覺得不對味。
  沈溪道:“寧夏這兩天沒有更多情報傳來,或許叛‘亂’已經消弭了呢?楊兄未免擔憂過甚,為人臣子者,切不可將小事無限擴大!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